「小娃兒孕育紀事得獎」文章

 我的孕育情事 文/婉華 2

http://www.babyhome.com.tw/bb/388049

 

懷孕至分娩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好,是女性一生中刻骨銘心的回憶,這個過程的人、事、物點滴在心頭,一起瞧瞧媽咪們的心得吧!
無論是步行街道上或是搭乘交通工具時,映入眼簾,多數皆為穿梭來往的陌生身影,但有時不免會將目光停留在孕婦身上,無非是希望能給予適時的幫助,大腹便便的身影,更是讓我回到2008年6月那段懷孕時光~看似漫長的九個多月卻也一溜煙地過了,曾經寄住在我肚中的那位小房客現在是一個一歲半的頑皮小男孩。我的孕期充滿了歡笑與淚水,與孩子的情感就由孕期開始滋長且蔓延,就讓我娓娓道來屬於我的孕育情事。

我再次走進懷孕的時光隧道,我看見自己為了第一次的懷孕失敗深覺沮喪,但也自勉自己要再接再厲。因為第一次的受挫經驗,在第二次準備懷孕時,我儘量的放鬆心情,眼看著基礎體溫表的記錄,高溫期一直居高不下,我心想這次或許有好消息,我掛了號,獨自一人向醫院報到,我還記得那天是假日,看診的人其實不多,進入診間前深吸了一口氣,醫師看了體溫表,很高興的對我說:「這應該就是有了啦!快!去驗小便!」檢查報告出來確實是懷孕了,醫師說:「恭喜你,懷孕了!」有十秒的時間,所有的一切是靜止,直到醫師說:「你不開心嗎?你不是想懷孕嗎?」我急促的回覆:「我想!我想!我只是覺得不可思議!」幸運的我在專業醫師的治療下,我成功的懷孕了。驗孕的那天恰巧是Da出差回台的時間,我在家中大門的磁磚上沿路的指示,引導Da走入主臥房,看見了床上鋪滿了寶寶的小衣小褲小襪,透露懷孕的訊息早已不言而喻,我們一同感謝生命的美好與降臨。

懷孕初期約3~12週,我興奮的期待每一次的產檢,那種急欲想與乖寶見面的心情,就有如在熱戀時,期待約會的到來。即使剛開始由超音波看不出什麼端倪,僅是想要一再證實他在我肚中活著的那種真實感,隨著時間的經過,從超音波的影像中逐漸看到小人兒的身形,日趨完整,讓我更覺踏實。而這段期間也因為孕吐而吃盡了苦頭,我患了妊娠劇吐症,一天吐好幾次,吐到完全沒體力,只能癱坐在馬桶邊,到醫院吊了兩次點滴,我拒吃止吐藥,就怕會影響胚胎的健康,我默默的希望孩子一切安好。

懷孕中期約13~24週,我依舊對於產檢深具期待,在這段期間,我知道了乖寶的性別、我察覺了第一次的胎動、我也看到了乖寶努力的揮動小手及小腳,想要和我及Da打招呼,這一切讓我更加的貼近他了,兩顆心幾乎是零距離的。我每天吃完晚飯後,就會躺在床鋪上,靜靜著等待乖寶的運動時間;洗澡時更會高歌一曲與乖寶分享音符的躍動,每晚睡前會和他談談天、說說故事。在這段時間,孕吐好一些了,新的毛病是肚皮上長出了奇癢無比的小疹子,我努力的冰敷,仍然逃不過要擦藥的命運。

懷孕後期約25~36週,後期的我,因為感染而發燒嘔吐,前後進出了急診兩三次,讓我折騰了好一陣子,雖然如此,乖寶仍舊在我肚中快速的成長著。每天一起床後,我感覺到乖寶用胎動在和我說早安,陪著我用餐,和我一起打理家務,這樣朝夕相處,相互依存的感覺,讓我平凡的生活變得豐富,更彌補了Da因為工作忙碌無法陪伴在我身邊的孤獨感。越接近預產期,胎動的頻率次數及力量更具明顯,期待中夾雜緊張的複雜情緒也隨之高漲。好期待!媽媽殷切的盼望,你是個健康的孩子。

就在2009年的3月7日的深夜,我感覺到異常的陣痛,為了避免是假性陣痛而白跑醫院一趟,我和Da兩人著好外出服躺在床上,但翻來覆去我就是無法入睡,於是還是到了醫院,我很快就到了待產室,換上了待產的服裝,陣痛的過程頗為辛苦,但是我努力的靜默著,我不想大叫嚇壞了肚中的乖寶,也不想驚醒一旁已經熟睡的Da,最後是護士按捺不住疑惑的情緒,進來待產室問我,『你都不痛嗎!?疼痛指數已經破表了!還好嗎?』接下來的陣痛伴隨著腰酸,我只能緊握著Da的手,祈禱生產的順利及平安。待護士小姐確定產道全開,就將我就移駕至產房,四十分鐘後,我聽到哇哇宏亮的嬰兒哭聲,謝謝乖寶!為了不讓媽咪疼太久,就快快的報到,和爸比媽咪見面,抱著你,經由體溫的遞達我對你的愛,謝謝你體貼的孩子。

孕育,是傳承的開端,觸動生命的瞬間。我感覺到生命的奇妙,就從孕育開始,剛開始有如豆子般大小的種子,灑落在我的肚中,與我一同共享養份進而茁壯,種子成長為具體而微的小人兒。孕育是經過,其背後的意義,是對生命有一份終身的使命感,所以倘若您已擁有新生命,請對他負責,適時給它保護,給予他獨立的機會,將會讓孕育更具意義。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禮貌,讓孩子更受歡迎!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小潔生日那天,外婆送她一件小洋裝。小潔只用眼睛瞥了一下外婆,面無表情的說聲「謝謝」,就玩洋娃娃去了。媽媽說︰「小潔,有沒有謝謝外婆?」小潔卻只顧玩她的洋娃娃,一點都不理會媽媽。

您是否也像小潔媽媽一樣,常對家裡孩子的表現感到失望。「我擔心孩子把別人對她的好認為是理所當然。」小潔媽媽道出了許多父母的想法。表現禮貌不只是常說「謝謝」和「對不起」而已,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做讓別人舒服的事,都是禮貌的一環。因此,爸媽應該掌握不同的場合,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與提醒。

4歲的琦琦和媽媽一起到公園玩,迎面遇上鄰居陳媽媽一家人,媽媽連忙教琦琦和大家打招呼,還請琦琦把手上的球拿給小弟弟玩。向來嘴甜又有禮貌的琦琦一點都不猶豫,立刻開心地和小弟弟玩了起來。

嘴巴甜的孩子得人稱讚,當孩子表現大方得體,身為家長當然是與有榮焉,因為那代表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得好。但每個孩子個性氣質不同,不見得都能有符合大人期待的表現;有時爸媽會覺得無奈,該教、該提醒的都沒少,為什麼孩子就是做不好?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想一想,見人問好打招呼,真的只是簡單的開口而已嗎?對孩子而言,常被要求跟不熟的人說話問好,難道不會疑惑,為什麼這樣就叫作有禮貌?而我們又為什麼要有禮貌呢?

 

朋友是玩伴,更是學習對象

禮貌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相處的潤滑劑,代表著對他人的體貼和關懷;有禮貌的態度與行為可以讓他人覺得舒服、受尊重,同時也讓自己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或者更順利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禮貌雖然重要,但禮貌的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的歷程,因為真正的禮貌不光是口頭上的表達,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去體會他人的感受,為他人著想,所以孩子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靠心智成熟與教育啟發兩相配合,這是一個由外而內深化的過程。

 

孩子從行動中慢慢理解禮貌

雖然要達到真心的為他人著想是需要時間的,但禮貌教育還是應及早做起,爸媽要給孩子充滿愛與尊重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日常應對進退中自然而然感染到合宜的態度與行為。

當然,孩子在初期不一定能夠真的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例如:接受他人的饋贈或善意的對待時要說「謝謝」,也許不是出自衷心的感激,而是說「謝謝」會讓對方以後還會繼續對我好;不小心造成他人的困擾時要說「對不起」,或許也不是出自真正的歉意,而是說「對不起」能讓對方不會對我生氣。或者甚至,只是因為說了「謝謝」、「對不起」,才得到媽媽的稱讚。儘管如此,孩子能有這樣的應對行為,即使習慣遠多於理智,已經值得讚揚。爸媽可在往後的教育中,再讓孩子漸漸體會這些行為的涵意與對他人的影響,將這些表現變成認知的一部份而不只是習慣動作。


4種學習禮貌的好時機

表現禮貌不只是常說「謝謝」和「對不起」而已,其實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需要禮貌,爸媽應該掌握不同的時機,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與提醒。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奢華是一種生活態度,樂活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的風格因人而異,沒有定律。每天的日子有新發現嗎?某個小小因子卻令人動容?各種生活事不妨細細的讀~~

 

三十元的浪漫 黃桐◎著

沙發書坊《幸福就是老天給什麼,都是享受》(資料來源:松果体智慧整合行銷提供)


生活裡愛情的精雕細琢,靠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真情。──佚名

年近中年、事業有成的男子,最近與妻子的婚姻出現危機。他自省真的太少花時間陪伴老婆了,心裡非常愧疚,於是一天到晚買名牌皮包、珠寶鑽戒,希望討太座歡心,但妻子似乎不領情。心灰意冷的他,偶然和一位朋友談及此事。那位朋友結婚多年,雖然事業一直沒有太大起色,但婚姻幸福美滿,讓許多朋友羨慕。

男子問那個朋友:「我這樣問或許有點失禮,我也沒有貶低你的意思……但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並不是個富有的人,究竟用什麼方法讓老婆高興?」

朋友笑了笑,說:「我讓老婆高興的『成本』其實很低──每天只要三十元。」

「什麼?你是怎麼做到的?」男子聽了非常吃驚。

「因為我老婆很糊塗,上班時常已經搭上公車,才發現身上沒有零錢,而且這種窘況已經發生了許多次。」朋友解釋:「所以我每天出門前,都會在桌上放三十元銅板,恰好是她搭公車來回的車資。這樣的動作,從我們結婚起到現在,我已經持續二十年了。而她似乎覺得我的這個舉動很體貼,逢人就說呢!」

男子聽了陷入了沉思。朋友拍拍他的肩膀,說:「其實老婆要在意的根本不是你所送的禮物貴不貴重、賺得錢多不多,她在意的,只是你的『心』啊!」

替妻子準備三十元的零錢搭公車,很簡單;但這樣的動作天天持續,而且持續二十年,卻很不簡單。比起鮮花、燭光晚餐,這才是真正的浪漫呢!

其實不僅是與伴侶相處,與父母、孩子相處的訣竅,何嘗不是如此?只可惜,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習慣用金錢衡量一切的價值,甚至誤以為「錢給的愈多,就等於愛的愈多」,因為這樣似乎最容易,也最省事。

台灣有一個在設計領域表現非常傑出的女性,她所設計的作品,不但屢屢獲得國際大獎,還行銷到世界各地,可以說是「台灣之光」;與她相較,她兒子的名氣也毫不遜色──只不過,兒子是「臭名在外」,幾乎三不五時就會登上社會新聞版面,不是打老婆家暴,就是在路邊與婚外情對象擁吻被狗仔隊跟拍,也曾經酒駕發生車禍……

認識一名長輩,和這名設計師私交不錯,他感嘆地說:「都是『錢』壞了她的孩子!」原來,她年輕時忙於拚事業,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小孩,心裡一直很愧疚,因此想用金錢來彌補,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孩子三歲時,要求的「玩具」是機器人、遙控飛機;現在兒子三十歲了,要求的「玩具」是名牌服飾、跑車豪宅!

想必,做母親的一定為這樣的兒子心力交瘁。那位長輩嘆了口氣,說:「更慘的是,她還有另外一個兒子,比他哥哥更不成材,只是媒體還沒報出來罷了!」

金錢也許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我們若想用金錢買到愛情、親情、友情……不但不可能成功,還會賠上自己的幸福!

 

心靈小語

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都無法「物質化」,若我們奢望能用錢買到感情,最後買到的非但不是真情,而可能是自己的失望。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家也有「小小完美主義者」嗎?    本篇文章出自《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本系列依孩子年齡的不同,分成《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作者群從生活實例中著手,介紹每一個年齡常令父母困惑或頭疼的現象,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說明此現象在孩子發展階段上所呈現的意義,並提出因應的教養對策。

 

您的孩子堆積木時,若立不成高塔的頂尖,總是氣得一把將城堡全推倒嗎?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挫折的態度」。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各個都是寶,當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總是用先向大人求救,面對他無辜的小臉龐總是很心疼,但又擔心過度保護孩子,未來無法忍受任何的挫折,只能狠下心鼓勵他自己解決,到底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呢?

孩子們在院裡玩捉迷藏,三歲半的宣宣,卻因不高興自己老是當「鬼」,撒潑坐在地上哭鬧得不玩了,使得原本歡愉的氣氛都破壞了。回想這幾天,宣宣如此大發脾氣,已經好幾次了,甚至每天早上,若媽媽不仔細幫她梳兩條可愛的小辮子,她也會不高興好一陣子。宣宣為何有這樣的反應呢?真正的因素是什麼呢?

小小完美主義者的典型心態

大部分的學前孩子對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挫折,憤怒的情緒很快就過去,興趣很快就轉移到下一個活動。但仍有一些孩子,並不這麼看得開,他們對挫折的容忍度非常低,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凡事都希望表現最好,儼然是個完美主義者。這樣的孩子,似乎生活在恐懼中,害怕失敗,認為自己必須是最好的,否則就是沒價值的。除非他們確定自己已經充分準備可以做好一件事,否則不會輕易嘗試,而且,不管他如何努力,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無法從自己的成就中獲得愉快與榮耀。

完美心態,從何而來?

這種自我防禦的完美主義,似乎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特質,雖然不清楚它是由遺傳或由觀察父母的行為而來(很多完美主義的孩子有高成就的父母),且常見於學齡兒童身上,但在三、四歲時已顯出早期的特徵︰遭受挫折或面對新環境時,他們常顯得焦慮、緊張且易怒。比如,大部分孩子玩遊戲輸了,他們會失望,但那種感覺是短暫的,完美主義的孩子則會難過很長一段時間。若無法克服這些問題,日後容易沮喪、焦慮。

避免養成「小小完美主義者」的最佳方法

假如你覺得孩子可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千萬不要過於憂心,有一些生活策略可以幫肋孩子扭轉心態︰

鼓勵孩子不要害怕失敗

不要擔心在孩子面前犯錯,當你毫不隱瞞地去分析你的錯誤,並和孩子討論你如何屢敗屢試的過程時,孩子會覺得他也可如此做。另外,和孩子分享你童年失敗的經驗,也可以減低他犯錯或失敗時的挫敗感。

檢視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

你是否會批評孩子在學校或遊戲時沒有好的表現?你是否常因一些小誤失而覺得失敗難過。若是如此,你的孩子也許會認為,所有事都要如你所欲,你才會快樂。因此他會擔心若是他的表現未達你的期望,會遭到你的拒絕。

幫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難題

完美主義的孩子在面對一些新情況時,較易焦慮,例如新班級、新保母,甚至去度假,都可能使他們感到不安,因為他們不知如何做才會被接受。事先告訴孩子即將面對的事情,並且讓他知道因嘗試和無心而犯的錯是被接受的。

在家中面臨危機的時期,給予孩子特別的注意

當家庭面臨危機的時候,例如父母失和時,大部分的父母會希望孩子有較好的表現,以減輕自身的壓力。這種父母無意間施加的壓力,孩子也許會認為是達到完美所必須經歷的。孩子也經常會責備自己,認為使父母復和或維持他們與父母關係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表現完美。這些都是不必要的負擔,假如孩子失敗,只是徒增他的罪惡感和焦慮。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貝~不要急,慢慢走,穩穩地走! http://www.babyhome.com.tw/fan

文/鈞&芸ㄟ媽咪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判若兩人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時報出版

蔡穎卿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秋節前後,趁著夜晚的涼風,最適合帶著小小孩散步、唱念歌謠、背誦唐詩,還能觀察到月亮的變化;而在家中品嚐柚子的時候,也別忘了柚子皮是每個孩子都不能放過的遊戲道具喔!來吧!請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麗的中秋,共度溫馨的時刻,讓中秋節更有味道。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理心,童年必修的品格學分 本文摘錄自信誼學前教育雜誌

 

近來網路上兩個女學生坐在博愛座上聊天,旁邊站著孕婦的照片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以及大學生不願意禮讓博愛座而動手打人的新聞,同時連續幾件的性侵案,法官皆以無法判斷幼童意願而輕判,這些案例都顯示出:如果缺乏「同理心」,我們的社會將容易充滿著衝突與暴力。

「同理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一種從小就需要培養的能力。當孩子學會同理心,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他的心會變得特別柔軟體貼,就像手上握著一把萬用鑰匙,讓他更容易的打開一扇扇人際互動的大門。

 

小心!父母別打壓孩子養成同理心的機會

同理心的種子雖然早在嬰兒時期便萌芽,但同理心的培養卻必須依靠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潛移默化而來。由於學齡前的孩子,生活經驗與社會認s知能力有限,從「覺察」需求、「同理」需求、展現同理「行動」到內化成為孩子能力的一部份,特別需要大人一步步地引導與不斷地練習。

再多的口頭訓誡,都不及爸媽以身示範同理行為來得有效。孩子跟在你身後,不論你讓座給老人或孕婦、或是幫問路的人指點迷津,透過你的示範和說明,孩子會觀察到你的一言一行,並從中學習到同理助人的行為。

在生活中,除了多與孩子練習覺察和同理別人的感受,爸媽應留意自己的教養方

式,不要無意間打壓了孩子養成同理心的機會。

 

大人的行為是孩子的學習指標

父母須釐清自己平常究竟傳遞什麼樣的價值給孩子?講求禮節的理由目的是什麼?自己對人是不是友善溫暖?是否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對孩子夠尊重嗎?或者總是用強烈負面的批評,把孩子想引起人們注意的誇張舉動,定義成不乖、很壞的性情?這些正是孩子在主動學習社會化的過程中,覺察人我分際、判斷行為正當性的主要指標。

 

回應孩子情緒的態度,不要過與不及

能覺察對方的情緒是展現同理心的第一步。在溫暖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會因為擁有滿滿的愛,所以更能去同理別人也需要關懷的想法;但在獨裁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表達感受的機會通常會被嚴厲地打壓,比如哭泣時被爸媽斥責:「不許哭?有什麼好哭的?」這樣的孩子,對於自我情緒和感受的覺察力通常較低。一旦他將爸媽對情緒表現的「價值判斷」套用在別人身上,也就無法同理他人的感受。

過於嚴厲會造成反效果,但忽略的態度,對培養同理心也是有害的。有些爸媽因為本身不善表達或處理情緒,所以對孩子的情緒便假裝「視而不見」,讓孩子以為根本沒人在乎他;有些爸媽回應孩子情緒的態度則是「忽冷忽熱」,易讓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表達產生懷疑。久而久之,孩子除了會隱藏自己的感受,缺乏表達情感的動機與信心,也會成為一個漠視別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的人。

 

莫以賄賂或強迫方式,讓孩子表現同理行為

有些爸媽會以獎品鼓勵孩子表現同理行為,但根據研究調查,一旦沒有獎品,孩子的同理行為便會消失無蹤。因為真正的同理心必須來自「感同身受」,它所激發的良善行為應是不求回報的。最好的作法是幫孩子把同理行為細膩地說出來,比如:「你真仔細!能看見他的手受傷了,幫他先把門打開。」再給孩子一個擁抱當作鼓勵。這樣一來,孩子便能從你的反應中學到,這樣的行為是好的、是被肯定的。

此外,有些爸媽因為愛面子,在不熟悉的朋友或長輩面前,會強迫孩子展現助人的行為。若孩子並未形成同理的感覺、爸媽又未加以說明,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同理的壓力;特別是天生氣質較內向害羞的孩子,面對不熟的人,他們會需要較多時間,才能順利展現同理的行為。

能夠被人理解的心情是幸福的;擁有同理能力的人則是快樂的!只要爸媽從滿足孩子的需求開始,營造愛與關懷的家庭氣氛,並且在生活中隨時引導孩子,他就能在被理解與接納的同時,獲得同理的能力,也能學會用柔軟的心來看待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個人。當孩子能自動自發地去關懷與幫助別人時,別忘了給他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個愛的擁抱,讓同理心在小小的心中,穩穩地生根、長大!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創造回憶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平安叢書出版

老比爾蓋茲&瑪麗麥欽 洪蘭

 

我認為家庭傳統給孩子一種延續的感覺,能在充滿改變跟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永久的磐石。

沒有人知道明天或明年會怎麼樣,但是傳統是里程碑或紀念堂,帶給我們可預測性,塑造及形成我們的生活。

瑪莉和我都認為特意組織的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把兩家的傳統加進來,創造出我們自己獨特的傳統。

有一個傳統起源於嘉咪家,就是星期天的晚餐,晚餐菜單不變,永遠是烤牛肉、玉米跟烤馬鈴薯(創辦微軟後,特瑞每次都遲到,所以他總吃到烤成全熟的冷牛肉)。

延續星期天晚餐這樣的習慣,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父母有責任讓孩子適應社會生活。對我來說,這指的正是分享故事,和討論孩子今天學到的議題,像是家裡可以接受什麼、什麼又是重要的。這能帶給他們腳踏實地的歸屬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誰。

我也認為重複傳統,例如每個星期天都去外婆家吃飯,讓孩子知道對他們所愛的人而言,參與和出席是很重要的事。

跟家人及朋友共度假日的傳統過節方式,也傳達了同樣的意義。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聖誕節早上每個人都穿同款花色的睡衣。瑪莉和嘉咪每年都買同款花色的睡衣,然後把睡衣掛在樹上,對孫執輩來說,這也是創造回憶的絕佳方式。

通常都是這種小事會在家人和朋友心中留下長久的記憶。

在我的成長時期,每年夏天去胡德運河是我們家的傳統。我在七歲時釣到生平的第一條大魚--一條鮭魚,我母親替我照了一張我拎著魚的照片,我到現在還珍藏著。不過,我可能不需要照片來提醒我這一刻,除了那條魚,那天的記憶永遠儲存在我的腦海中。

我的家人仍然在胡德運河創造回憶。

嘉咪葬禮那天,我們一家人全擠上我的福特廂型車,尋找嘉咪告訴我們正在兜售的那塊地。

特瑞把地買了下來,把它變成我們一起度假的地方。

孩子還小時,我們會辦契利歐奧林匹克比賽,現在在同樣的地點,重新為我們的孫子舉辦,雖然咪咪和我都覺得跑接力賽滿吃力的,但是競賽和球賽一直是我們家的傳統,此外,那也是跟別人交流的好方法。遊戲帶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在安全的地方冒險,萬一沒有贏,你也不會失去一切。

在微軟的第十五個年頭,契利歐奧林匹克比賽又回來了,我們幫特瑞策畫他稱之為「微賽」(Microgames)的活動。受邀參加的人組成團隊來參加各種競賽,受到很棒的款待,參加者有微軟的員工和朋友,還包括當年第一代契利歐的創始會員。

就像瑪莉在孩子小的時候替他們設計的活動一樣,「微賽」也培養參賽者的同志情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有個我們家庭的老朋友回憶道,有一年他參加微賽,他和太太很快就被引導到一張桌子,同隊的人都坐著。為了不想成為墊底隊伍的一員,他立刻研究桌邊每個人的長處。有個人讓他緊張起來,那個人戴了一頂很舊的棒球帽,穿著很隨便。「這個人是誰?」他在心中暗問:「他有能力參加比賽嗎?」

當這個戴舊帽子的人自我介紹時,他的恐懼消失了,那個人是華倫巴菲特。

傳統在任何家庭的生活時光中,都是重要的記號,但是生命就像流水,不停往前流去。朋友會搬家,孩子會長大,新的人、新的興趣會加入我們的生活。

當每一代保持傳統、重複執行時,人們其實還是來來去去,慶祝這個傳統的不會是完全相同的人,而傳統本身也會來來去去,舊傳統消失了,然後新的傳統添加進來。

我們的經驗是,當老的傳統離開時,位置會被新的傳統取代,而新的傳統會替家庭生活帶來新的能量與刺激。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房間裡有沒有鬼啊?~五、六歲孩子的害怕

本篇文章 選自 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作者:林明月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