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教育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放下了,在一起更開心 文/李宜蓁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網站 提供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有個遲語兒 撰文/劉懿驊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邊玩邊學,培養小富翁

家庭聚會時,同事帶了大富翁遊戲到家裡來,四歲的威誠看見當銀行的小姊姊忙著發籌碼,收錢。天真開口要求「我要當老闆!」。原來,威誠發現擔任銀行角色的小姊姊擁好多錢,遊戲中所有人都要跟銀行拿錢,好不威風。媽媽見小小年紀的威誠竟對金錢感到興趣,決定好好藉著這個機會導引他認識金錢。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就有?讓小小孩自己做好「金錢管理」

小智在百貨公司哭鬧著,一旁的行人投以好奇的眼光。爸媽站在一邊等著小智停止哭鬧。終於,有個媽媽忍不住的開口問原因。小智媽媽說「我們不同意他買東西。讓他哭一下,這是個學習,讓他知道不是想要就有。」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釐清「想要」和「需要」,讓孩子花零用錢 陳若雲

高寶書版《平凡媽的親子理財實驗室》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間接、婉轉,幸福的力量 番紅花◎著

圓神出版《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從陪伴到獨立的教養6堂課》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出一個會做家事的好男人 史提夫.畢度夫◎著 王聖棻、魏婉琪◎譯

野人文化《教出好兒子》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作息~睡眠夫人的挪步練習 金.維斯特&裘安.迦南◎著 賴妙淨◎譯

如何出版《睡得好的寶寶最優秀》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沒有一百分的事 黃登漢◎著

新手父母出版《管教,要掌握鬆緊!》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共玩讓玩具活起來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學會當小主人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一起快樂過聖誕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家孩子也有「想像的好朋友」嗎?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齡期]文章列表:為何他們不來我的派對?淺論友誼 張美蘭◎著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人際關係力,消失中  番紅花◎著

圓神出版《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

 

如何當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叛逆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有這些行為?聰明的爸媽,除了涉獵方法之外,以身作則也很重要喔!

孩子那麼小的心靈和見識,還沒有辦法去判別上癮的危險,或啟動克制欲望的機制。一旦從小就逐步開放聲光刺激的休閒方式,慢慢地,有一天,你只得和步入青少年時期的他開始談判、角力電子網路的使用時間約束表。

Peggy回美國省親,熱情地問是否要幫我買些什麼划算的生活用品回台。Vins一聽大喜,可否請Peggy幫我們買一台備受全球注目的潮流電子品iPad呢?

我對3C產品的研究向來不多,大約知道iPad是電子閱讀的當代工具,並備有其他電腦的部分功能。電子產品一代又一代,上市發表的速度永遠超越我們的實質需要。好像你才剛學會用得順手,還正在享受擁有新物的蜜月期,新一代的設計就又盛大公布,手上這可能還在分期付款的新鮮貨,轉眼又成為不上不下的舊物。孩子們置身在這般推陳出新、充滿誘惑的消費市場,想要他們學會「量力而為、知足常樂」的老生常談,還真是不容易!

我轉身問Vins:「我們為什麼要托Peggy買一台iPad呢?公司有配給你一台筆電,我也有自己的筆電,還用得好好的,想要行動上網用你剛買的iPhone已經夠方便,台灣電子書市場也還沒有發展成熟,我們目前應該也沒有閱讀電子書的習慣或需求。雖然iPad的價格不算貴、我們花得起,但我們為什麼要買一台iPad?

「這是你『需要』的問題,還是『想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怎麼跟同為家人的小孩解釋,在並不需要iPad的情況下,一向提倡節儉的爸爸媽媽,卻多了這筆額外的消費?」

Vins聽我這一長串詰問,一下子從時尚購物的歡欣中驚醒,很快地接受我的意見。我總愛說,在這個處處包裝美麗性感的行銷訊息的年代,辦信用卡、買東西是最簡單的,要在消費的刺激快感裡保持清醒,才是最大的考驗。

我想,如果我和Vins還是一對年輕的戀人,或是一對雙薪頂客族,我們沒有養育小孩的固定支出,也沒有身教、言教得一致的教養壓力,那麼買一台iPad也許是件容易、增添生活趣味性的小事。例如假日時兩個人帶著它去咖啡館上網看文章,委實比用iPhone輕鬆便利好玩多了。

但有了小孩以後,很多事情的考慮角度就大大不同,孩子的幸福能力奠基於童年時期父母的精神典範與生活態度。再者,家裡購置太多電子產品,其實對於無時無刻不都在吸收、學習的孩子,是一種干擾。我個人喜歡提供一個單純的、質樸的生活環境給孩子,讓他們可以很純然地落入書本與親子之間的互動,呼吸、探索、成長。我們的感官在單純的空間裡,會舒張得比較開。

你很難在提供孩子電視、電腦、iPad、寵物機、PSP、iPod、Wii、手機、MP3這些東西後,再要求孩子能夠清心寡欲、視而不見,去盡情享受閱讀、感動觀察街邊的風景、陪媽媽聊天說話講心事、和親愛手足一起遁入不可以讓爸媽知道的秘密基地。

孩子那麼小的心靈和見識,還沒有辦法去判別上癮的危險,或啟動克制欲望的機制。一但從小就逐步開放聲光刺激的休閒方式,慢慢地,有一天,你只得和步入青少年時期的他開始談判、角力電子網路的使用時間約束表。與其多年以後面對這樣的親子衝突,我寧可現在力守這乾淨無污染的城池。

我決心讓孩子脫離小小螢光幕的侵襲。

我覺得我的孩子生活在爸媽頻繁使用電腦、手機的生活裡,已經夠豐富、夠現代了。如果我們以更便利、更快速之名來添購更多的電子產品,回頭來看,那只是一種無止盡被開發的欲望罷了。縱使我們已回不去那最儉約環保的古老年代,但至少我們可以少買一點這些「其實沒有,生活根本也不會怎樣遺憾」的商品。畢竟,還原給小孩一個沒有電磁波污染和充滿了親子溫暖互動的生活空間,這才是最珍貴的。

今年夏天,我們和從東京回來度暑假的朋友聚會,幾個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聚在一起好不歡暢,大夥兒的孩子們也正年紀相近,都是可愛天真的小學生,都是最具好奇心、愛遊戲的年齡。總共是六個孩子,三個小男生、三個小女生,都是第一次見面。

旅居東京多年的小兄妹Ken和Kate,一人抱著一台自己的iPad,完全沉溺於螢光幕前的遊戲,一個小時過了,始終不曾抬起頭和其它孩子交流與言談,連交換一點打招呼的眼光都沒有。Nana試著想和Kate分享捏陶土或紙娃娃遊戲,但Kate絲毫提不起興趣,被媽媽勸導後勉強放下iPad不到五分鐘,就又開始吵著很無聊、要媽媽答應讓她回到電子遊戲裡。至於Ken,哇,太投入在螢光幕裡青蛙和水鴨的比賽了,對於我家偌大的客廳裡,正有一隻靈巧、調皮、活跳跳的實體貓咪,一點感覺也沒有。

就這樣,因為一台iPad在手,所以來我家作客的Kate和Ken,失去了觀賞我家花園裡蜘蛛和蝙蝠各據山頭畫面的機會。因為一台iPad在手,所以小小的Ken和Kate,也失去了一個交朋友的好機會。iPad的虛擬世界就是他們的好朋友,於是他們不對實體的新朋友自我介紹、說聲Hi、探索彼此之間的氣味與喜好,然後一起討論「我們來玩什麼遊戲」。我看到這些孩子們,已經沒有發展人際關係的動力,永遠先玩網路再說。

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建立、拓展人際關係的能力,是教科書和繪本都沒有辦法提供實戰經驗的樂趣。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你除了必須要拿出真心,還必須具備禮貌,友善的說話技巧,觀察對方神色、判斷對方感受的直覺,大方的儀態,和慷慨不小氣的分享。這些特質或能力,都只能靠持續不斷的人際互動,慢慢地累積。

而第一步,我們必須先要讓孩子對實體的「人」感興趣才行!

何況,現代父母普遍忙於工作,鄰居親友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較之我們的成長年代,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機會真是少了許多。好不容易一群天真爛漫的小孩子見了面,卻各自埋首在隨身攜帶的電子朋友上,從小就對「交朋友」失去了練習機會和熱情,真讓人擔心長大成年後,他會不會是一個不願走出家門的超級大宅男、大宅女?他是不是有能力在職場上處理人際關係的潤滑與摩擦?他的言語溝通能力除了慣用虛擬的火星文,還能不能有完整的、辭達意切的說話力?

至少別讓孩子帶電子遊戲產品出門吧!既然出門了,就是一種與世界有聲或無聲的對話與交流,出門的孩子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他可以專心去呼吸不同季節吹送來的風,風速與溫度與氣味其實很不同。他可以興奮地告訴你,車窗外一台疾駛而過的公車車體廣告,是多麼地有趣!他可以和別的小朋友難為情地起了個話頭,過沒二十分鐘就破冰、熱絡,歡喜地躲貓貓、剪刀石頭布!

這就是孩子建立人際關係能力的第一步。一位所謂成功的人士,或是一個快樂的平凡人,都需要有美好的、深深淺淺的人際關係,讓生活和心靈有滋潤,讓工作發展可以平順。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孩子的心會貧瘠的。

人生那麼長,孩子可以接觸電玩或電腦的機會還很多,如果童年可以有其他更美的生活觸角去感受,那我們就應當讓他們遠離冰冷的虛擬,盡情去感受那份活生生的美。

電子遊戲給了孩子一時的刺激,卻不能在他快樂或失意時,分享他任何的溫暖與擁抱。你捨不得孩子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力吧?你捨不得他孤寂吧?那麼,讓我們為人父母者,好好審視在孩子的生活裡,我們該如何為他們譜唱一首不荒腔走板、充滿和諧聲部的生活之歌。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什麼 自己決定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獨立自主的追求 我就是要這樣

當你努力地為孩子裝扮美麗,用力地替孩子挑選好衣時,有沒有想到,孩子自己想要什麼穿出什麼樣的風格?獨立自主的追求,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發展理論,學步期開始,幼兒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力,並體驗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情。孩子開始會用簡單的方式,探測獨立性,並且建立起自己的行為習慣,有自己的意見。「我就是要這樣」儼然成為這個階段幼兒的重要特質。另一方面,自主性的表現特徵,就是充滿活力與堅持性。只要孩子決定一項事情,他會拒絕所有的好意與協助,用盡心力地堅持自己應付。

  

自主與懷疑

相對於自主感的發展,自我理想形成,孩子會漸漸產生羞愧的感受,這是他經驗內在衝突的開始。尤其,當他堅持自己完成卻又失敗時,自我懷疑也就伴隨而來。當孩子因為沒有完成自己原來所想要做的而遭遇挫折,他會和自己生氣、會放棄新的嘗試,此時若爸媽沒有給予即時的肯定與協助,甚至譏笑嘲弄,他的懷疑感是會擴散延伸的。

  

其實,孩子也需要「穿衣自主」

爸媽可以輕鬆看待孩子的獨立自主需求。即使是幼兒,一旦有逐漸成熟的行動與認知能力,都會想要推開爸媽,用自己的方式,扮演一個自己認為最好最美的樣子。在穿衣服的情境中,或許孩子的某些決定真的很可笑,或許只是想要試試看,所以在大冷天裡穿短袖、艷陽下猛添衣;很多時候,大人會急著幫孩子決定那一件好、那一樣可以用,但孩子卻因此失去自己嘗試判斷的機會。孩子需要體驗『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道理,如果爸媽願意在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親身嘗嘗這樣的不適宜,下回孩子也就會自動放棄這樣的自我酷刑。當然,爸媽在放手的同時,還是有些任務的,例如事前先幫幼兒歸類好適當的衣服,可以減少孩子的衝突或是挫折;同時還必須隨時在旁,觀察孩子是否遇到什麼狀況,以即時提供協助。

 

爸媽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1.縮小選擇的範圍

幼兒接觸的情境、人事依然有限,他還沒有能力辨別到底什麼樣的場合要穿什麼才好。很有可能女兒很高興今天可以去小朋友家作客,所以堅持挑一件小睡衣,想要和他一起過夜。為了避免這樣的爭執,你可以在孩子衣櫥裡先做好分類,並用他可以懂的方式標示清楚,小熊貼紙是上學穿的、小狗貼紙是玩遊戲穿的、小鴨鴨的只能在家裡睡覺穿;一方面協助孩子縮小挑選衣物的範圍,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孩子學習分類。

2.提供最佳建議

不論是在家挑衣服、還是上街買新衣,孩子可能都會有自己想要的。這時,父母就是孩子的最佳顧問,在孩子挑選的時候,給一些小小的建議,拿漂亮的小玩偶作例子也無所謂。即使他會有所喜好或堅持,「但你將發現孩子會很在意這是不是爸媽贊同。」當他做選擇時,你可以適時地說,「嗯,這樣好像不錯呢。」或「你看這個顏色是不是比較好看?」別擔心孩子挑錯。例如,孩子很想買件尺寸不合的衣服,你可以告訴他,「現在穿還太大,但如果你真的想買,我還是會買。」等到孩子真的發現穿起來很難過,甚至根本沒有機會穿,他以後也就知道,買衣服也要看尺寸。

3.別迷信服飾魔力

隨著認知發展,孩子漸漸會用自己的想像力,將一些事情加以連結,尤其是周圍的線索。因此,也許你會發現孩子賦予某些衣飾「魔力」,像是穿這件衣服就可以很幸運,或是很安全。這個階段的孩子面對的環境變化增加,確實需要一些儀式,作為安定劑。你無須緊張過度或急著糾正,這樣反而造成孩子另一個負面的連結。而是慢慢將孩子對「魔衣」的注意力轉移,引導他發現事情的前因後果並不是衣服所庇祐、影響。

4.欣賞孩子的獨特

三歲的孩子開始喜歡作實驗,偶爾會想要試試穿不同顏色的襪子,或是把小外套穿在長長的襯衫外面。除此之外,這個階段的幼兒,開始對「美」會有一些刻板印象,像是小女生一定要穿蓬蓬裙才可以當公主。甚至有時孩子對「美」的堅持會勝過對安全、方便的考量,這時,你也可以挑戰孩子的價值觀。像是,郊遊穿裙子可能不好跑喔。同樣地,當孩子親身體驗到有些「美」的打扮,是很不實際的,他也就會調整自己的選擇。如果說服不成功,孩子還是堅持要自己配,那就讓他堅持吧;如果孩子只是想要和大人不同,那麼也請接受他的挑戰。你告訴他可以自己做主以及將會遇到的困難,孩子將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當孩子親自體驗什麼適合之後,這些經驗才能內化為自己的準則。審美觀、價值觀的建立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的分享,然後琢磨累積。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禮貌,讓孩子更受歡迎!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小潔生日那天,外婆送她一件小洋裝。小潔只用眼睛瞥了一下外婆,面無表情的說聲「謝謝」,就玩洋娃娃去了。媽媽說︰「小潔,有沒有謝謝外婆?」小潔卻只顧玩她的洋娃娃,一點都不理會媽媽。

您是否也像小潔媽媽一樣,常對家裡孩子的表現感到失望。「我擔心孩子把別人對她的好認為是理所當然。」小潔媽媽道出了許多父母的想法。表現禮貌不只是常說「謝謝」和「對不起」而已,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做讓別人舒服的事,都是禮貌的一環。因此,爸媽應該掌握不同的場合,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與提醒。

4歲的琦琦和媽媽一起到公園玩,迎面遇上鄰居陳媽媽一家人,媽媽連忙教琦琦和大家打招呼,還請琦琦把手上的球拿給小弟弟玩。向來嘴甜又有禮貌的琦琦一點都不猶豫,立刻開心地和小弟弟玩了起來。

嘴巴甜的孩子得人稱讚,當孩子表現大方得體,身為家長當然是與有榮焉,因為那代表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得好。但每個孩子個性氣質不同,不見得都能有符合大人期待的表現;有時爸媽會覺得無奈,該教、該提醒的都沒少,為什麼孩子就是做不好?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想一想,見人問好打招呼,真的只是簡單的開口而已嗎?對孩子而言,常被要求跟不熟的人說話問好,難道不會疑惑,為什麼這樣就叫作有禮貌?而我們又為什麼要有禮貌呢?

 

朋友是玩伴,更是學習對象

禮貌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相處的潤滑劑,代表著對他人的體貼和關懷;有禮貌的態度與行為可以讓他人覺得舒服、受尊重,同時也讓自己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或者更順利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禮貌雖然重要,但禮貌的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的歷程,因為真正的禮貌不光是口頭上的表達,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去體會他人的感受,為他人著想,所以孩子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靠心智成熟與教育啟發兩相配合,這是一個由外而內深化的過程。

 

孩子從行動中慢慢理解禮貌

雖然要達到真心的為他人著想是需要時間的,但禮貌教育還是應及早做起,爸媽要給孩子充滿愛與尊重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日常應對進退中自然而然感染到合宜的態度與行為。

當然,孩子在初期不一定能夠真的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例如:接受他人的饋贈或善意的對待時要說「謝謝」,也許不是出自衷心的感激,而是說「謝謝」會讓對方以後還會繼續對我好;不小心造成他人的困擾時要說「對不起」,或許也不是出自真正的歉意,而是說「對不起」能讓對方不會對我生氣。或者甚至,只是因為說了「謝謝」、「對不起」,才得到媽媽的稱讚。儘管如此,孩子能有這樣的應對行為,即使習慣遠多於理智,已經值得讚揚。爸媽可在往後的教育中,再讓孩子漸漸體會這些行為的涵意與對他人的影響,將這些表現變成認知的一部份而不只是習慣動作。


4種學習禮貌的好時機

表現禮貌不只是常說「謝謝」和「對不起」而已,其實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需要禮貌,爸媽應該掌握不同的時機,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與提醒。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家也有「小小完美主義者」嗎?    本篇文章出自《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本系列依孩子年齡的不同,分成《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作者群從生活實例中著手,介紹每一個年齡常令父母困惑或頭疼的現象,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說明此現象在孩子發展階段上所呈現的意義,並提出因應的教養對策。

 

您的孩子堆積木時,若立不成高塔的頂尖,總是氣得一把將城堡全推倒嗎?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挫折的態度」。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各個都是寶,當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總是用先向大人求救,面對他無辜的小臉龐總是很心疼,但又擔心過度保護孩子,未來無法忍受任何的挫折,只能狠下心鼓勵他自己解決,到底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呢?

孩子們在院裡玩捉迷藏,三歲半的宣宣,卻因不高興自己老是當「鬼」,撒潑坐在地上哭鬧得不玩了,使得原本歡愉的氣氛都破壞了。回想這幾天,宣宣如此大發脾氣,已經好幾次了,甚至每天早上,若媽媽不仔細幫她梳兩條可愛的小辮子,她也會不高興好一陣子。宣宣為何有這樣的反應呢?真正的因素是什麼呢?

小小完美主義者的典型心態

大部分的學前孩子對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挫折,憤怒的情緒很快就過去,興趣很快就轉移到下一個活動。但仍有一些孩子,並不這麼看得開,他們對挫折的容忍度非常低,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凡事都希望表現最好,儼然是個完美主義者。這樣的孩子,似乎生活在恐懼中,害怕失敗,認為自己必須是最好的,否則就是沒價值的。除非他們確定自己已經充分準備可以做好一件事,否則不會輕易嘗試,而且,不管他如何努力,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無法從自己的成就中獲得愉快與榮耀。

完美心態,從何而來?

這種自我防禦的完美主義,似乎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特質,雖然不清楚它是由遺傳或由觀察父母的行為而來(很多完美主義的孩子有高成就的父母),且常見於學齡兒童身上,但在三、四歲時已顯出早期的特徵︰遭受挫折或面對新環境時,他們常顯得焦慮、緊張且易怒。比如,大部分孩子玩遊戲輸了,他們會失望,但那種感覺是短暫的,完美主義的孩子則會難過很長一段時間。若無法克服這些問題,日後容易沮喪、焦慮。

避免養成「小小完美主義者」的最佳方法

假如你覺得孩子可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千萬不要過於憂心,有一些生活策略可以幫肋孩子扭轉心態︰

鼓勵孩子不要害怕失敗

不要擔心在孩子面前犯錯,當你毫不隱瞞地去分析你的錯誤,並和孩子討論你如何屢敗屢試的過程時,孩子會覺得他也可如此做。另外,和孩子分享你童年失敗的經驗,也可以減低他犯錯或失敗時的挫敗感。

檢視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

你是否會批評孩子在學校或遊戲時沒有好的表現?你是否常因一些小誤失而覺得失敗難過。若是如此,你的孩子也許會認為,所有事都要如你所欲,你才會快樂。因此他會擔心若是他的表現未達你的期望,會遭到你的拒絕。

幫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難題

完美主義的孩子在面對一些新情況時,較易焦慮,例如新班級、新保母,甚至去度假,都可能使他們感到不安,因為他們不知如何做才會被接受。事先告訴孩子即將面對的事情,並且讓他知道因嘗試和無心而犯的錯是被接受的。

在家中面臨危機的時期,給予孩子特別的注意

當家庭面臨危機的時候,例如父母失和時,大部分的父母會希望孩子有較好的表現,以減輕自身的壓力。這種父母無意間施加的壓力,孩子也許會認為是達到完美所必須經歷的。孩子也經常會責備自己,認為使父母復和或維持他們與父母關係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表現完美。這些都是不必要的負擔,假如孩子失敗,只是徒增他的罪惡感和焦慮。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貝~不要急,慢慢走,穩穩地走! http://www.babyhome.com.tw/fan

文/鈞&芸ㄟ媽咪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判若兩人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時報出版

蔡穎卿

幸福的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